前幾日看到了一個台灣本土畫家的百號油畫展,遂引起我的興趣,趁假日前往台中港區藝術中心觀賞。看到了許多優秀的作品,讓我感動不已。
自從十八、九年前,故宮外館剛剛啟用時,辦了一場大型展覽,借展了印象派大師莫內的作品(去年三月台北市立美術館也再度展出),國內就開始吹起借展國外 名家的作品,一路走來包括了早期締造大排長龍的黃金印象展,法國橘園的「世紀風華」展,前幾年的米勒展、畢沙羅展,以及這一兩年的夏卡爾展、費城美術館 展、更更、梵谷、莫蒂尼亞尼……,最近的克林姆畫展、達利雕塑展。多的讓人眼花撩亂,趕場看畫作,疲於奔命之餘,到底看懂了多少?結果大型國外借展畫展形 同商業活動,看畫展如同逛百貨公司,展場出口直接相通於販賣部,滿是畫展相關商品,如畫冊、馬克杯、手提袋、棉衫,甚至還有畫展作品作成包裝紙的巧克力, 去年莫內展場販賣部就販賣了以莫內油畫為包裝紙的巧克力,包裝精美,放在狀似鉛筆盒的漂亮金屬盒子裡,幾片就要價兩、三百元。
畫展被鋪 陳的如商品博覽會,看畫者各個如觀光客,一場展覽辦下來,事前的大力宣傳,展期盛況空前,沸沸揚揚的結果只有(少數)內行的看門道,(多數)外行的看熱 鬧。形成一種奇妙的現象,國外借展的博物館賺了錢,得以維持他們的館內生存,我們這兒的策展單位名利雙收,而此地的展出單位(公家機構)也因配合將場地出 借,在業績上算是有認真做事的。一直重複做這樣的動作,到底對民眾有甚麼實質的助益。
就理論上而言,將國外優秀作品借來展出,讓國人不 用遠渡重洋就能看到世界級的作品,原本立意很好。但是展出太過頻繁,又老是給人廟會大拜拜的錯覺,久了就會讓人心裡覺得不舒服,重複一樣的流程之後,也漸 漸使人厭煩這樣的走馬看花。辦這些大型國外展覽的時間與經費為何不能部分挪用在栽培本土的畫家上呢?
去年內政部調查國內藝術工作者每月 的平均收入只有2萬元,這是平均值,所以多數人是不足這個數目的,如果一個藝術工作者連肚子都吃不飽了,又怎麼會有精力創作,提升我們的國民素養呢?如果 梵谷當年能不為生活所苦,多活幾年,也許又能改寫美術史了,莫蒂尼亞尼若不是貧病交加,英年早逝,一定也能在畫壇上發光發熱,他的天分並不輸給畢卡索。
好些年來,國內許多畫家因為無法生存,早已出走到對岸去了,如果我們優秀的繪畫人才一個個出走,而年輕畫家始終無法冒出頭,漸漸的就會形成藝術斷層,後果堪慮。
此次的全國百號油畫大展,有許多作品不論在技巧上、內涵上都給人有驚豔的感覺。幾位畫家畫出了環保議題,地球暖化、風災的慘狀,還有社會風氣如拜物主義的盛行,畫面將口紅、名牌眼鏡、手鍊等畫的很大,而人的臉形隱隱約約在眼鏡 的後面,不清晰的女人側面巧妙的戴上眼鏡,不仔細還看不出來有一張臉,畫家想表達,人將物看得如此重要,玩物喪志的結果,都忘了自己是誰,生命的一切,變 成本末倒置,不知孰重孰輕。又如八家將的議題,可能是受了電影「陣頭」的影響,好幾張跳陣的作品,有抽象如未來主義連續動作的畫面,宛若跳陣的分鏡動作, 也有寫實的近距離的面容細部描寫,使人無法直視。還有一些想掙脫心靈枷鎖的題材,有一張作品令人跟著窒息,畫面中一個女孩的臉上被人用繩子纏上塑膠袋,女 孩皺眉痛苦的表情,讓我們感同身受,一百號的大型油畫讓我們怵目驚心。一百號很大,但是也可能很小,有人就畫出一百號的擁擠,畫面中一個長髮女生蹲著在一 個置物櫃裡,頭上與腳下都是小號的油畫畫框,訴說著都市的擁擠,環境的擁擠,還是心靈的貧脊、心胸的狹窄,隨人解讀,各自表述了。
此次 展出作品分三個層級,一是參賽得獎作品,二是評審作品,三是邀請畫家作品。我們不以技巧論,能夠展出的作品,在技巧上絕對是出色的,但是技巧只是繪畫的一 部分,若只以技巧來判斷,往往流於工匠之流,得獎作品之所以出色,是作品本身的意涵深度夠,在情感上能撼動/感動人心,作品本身能言說,有著很強的敘事 性。而此次的得獎作品,我覺得比邀請來的畫家作品更優秀,有的已成名畫家,風格始終不變,例如喜歡畫放大水果的尺寸,從草莓畫到桃子,這次又展出蘋果,這 樣的表達方式一次就夠了,為什麼一直重複呢?現代藝術的精神不就是推陳佈新嗎?又有些畫家的風格仍停留在早期台灣前輩畫家的畫風,或是石川欽一郎的風格, 重複人家的傳承,只是一部複製機器罷了。所幸評審委員的作品尚稱水準,不至讓人詬病。
很高興此次看到許多新銳才二十出頭,就有如此深層的繪畫表現,看看部分翻拍展覽DM的作品。有些失真,請多包涵。
這張是歌頌原住民的原始之美,希望原始的環境不要再被破壞。
這是環保議題,空氣汙染,垃圾到處都是,小孩得戴防毒面具在海邊玩沙。繪畫技巧運用的是30年前,美國流行的超級寫實(照片寫實)主義。
這張圖是訴說如今少子化的困頓,也順便述說了人生的一切,不外乎生老病死。
這是環保的議題,地球暖化造成海水上升,房屋淹沒在水裡。
風災過後的災難畫面,類似新聞報導。
老女人與年輕裸女並置,訴說著女人再怎麼美麗,終將會老,時間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
這張圖是俯瞰的角度,左上角是兩盆不太需要水分的植物,仙人掌與多肉,右上是舊報紙,中間是英文字典,字典上一串項鍊,周圍散落小石頭與貝殼海螺,這些東 西隨意地放在木板上,像漂流的模樣,應該是訴說環境造成人類浩劫,最後留下來的是甚麼?一些耐旱植物與無生命、無意義的物品,人類在哪裡?
這張是邀請畫家的作品,老實說我不喜歡,畫面的結構很像希臘神話,就是西洋繪畫的題材,太老梗了,引不起我的興趣。
這張也是邀請展,裸女的技巧類似新古典主義大師安格爾的畫法,皮膚非常細緻光滑,連構圖都類似,放在現代的展場裡,顯得突兀。
技巧很好,可是題材就是比不上比賽得獎的作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