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月15日是故行政長 孫運璿逝世九周年紀念日,對照現在的政治生態,令人格外的懷念他。

  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多半對孫運璿先生沒有太多的印象。其實我小時候對他也沒有太多印象,因為他是個低調的人,而我只是個學生,那個年代的學生只會念書,不會管甚麼官場上的事。我只記得他中風時,我父親握著報紙發呆的表情。

  對他的認識反而是在他中風後,他在電視上用不清晰的口齒提醒年長者要定期量血壓,以免生病拖累家人。我還曾經很不懂事的嘲笑,學著那樣的語氣說話逗人笑。

  孫運璿先生的政績在公民或是歷史課本裡都記錄在蔣經國總統的身上。特別是十大建設。其實這許多都是孫運璿任交通部長時規劃的,特別是高速公路。

  我喜歡孫運璿是他務實的個性,以及一介不取的清廉風格,並且治家甚嚴,他自己操守好,全家人都能配合,這是難得的。他一生堅持不剪彩、不提字,不應酬,每個月的特支費都沒用到,弄得會計傷透了腦筋,他就囑咐將沒用的特支費給需要的屬下,例如剛生產的同事...!

   所有要談的公事一律在辦公室裡談,中午在自己辦公室裡吃夫人幫他準備的便當。我曾經聽他當年的秘書提過,她當行政院長的秘書,中午也不敢離開座位,為了配合院長,她也帶便當,隨時待命,整個辦公室就她和院長在位置上吃便當,那個樣子看了好討人嫌!說完她自己都笑了。這位秘書到了退休還幫忙院長管帳,其實只 是一本存摺,每個月幫忙領一小筆錢來當生活費,因為院長中風,無法自理這些事。而院長工作一輩子的存款只有八百多萬,還包括他早年去奈及利亞幫忙管電廠的薪水。

  孫院長在日本人離開台灣時來接收台電,日本人故意切斷所有電力,而院長上山下海的很快就將電力復原。他在台電是從工程師做起,最後當上總經理。

   以前的政府官員都是從基層做起,一步步地往上爬,不像現在是民粹式的、空降的,像孫院長歷經工程師、經理,然後去奈及利亞管電廠,他跟蔣經國表明他太窮 了,必須去賺美金,好養活一大家子,包括他的母親,孩子、一堆窮親戚!如果換成現代的官員,直接貪汙了吧!或是官商勾結。

  院長回國後,任交通部長、經濟部長,先後歷經十大建設與創立工研院。最後拔擢為行政院長。

  我欣賞院長的還有他沒有太強烈的政治色彩,也不蓄意討好百姓。

  他曾在呂秀蓮入監時,數度探訪她;為了要一些案子通過,他去拜會康寧祥,無怪乎在院長逝世時,康寧祥三度去祭拜!而黨外的陳定南當宜蘭縣長時,院長時常去視察。

  院長晚年看到台電常常喊電力吃緊,讓他非常難過,他在台電時,電力儲存了二十年的量。而政治不清明,他坐著輪椅去拜會李登輝,李登輝竟然拒絕見他,簡直匪夷所思!李登輝自己都在孫運璿去世時接受訪問,讚美孫運璿是個好長官,可是他竟然拒絕接見他的老長官。

  孫運璿過世前曾難過的說過:老臣無力可回天!

  陳水扁執政時兩度拜會孫運璿,不管是不是真心的,至少還聘了孫運璿為有給職的資政。這點竟比同黨的李登輝強。

  我對孫運璿了解較為深入是在他逝世後,我才真正知道他為國家做了多少事!也才知道做官可以像他那樣清廉沒架子。

   院長2006年2月15日去世,孫家的人原本要低調,但是有人告知他們,院長是"公有財產",一定要對外舉辦喪禮,否則老兵那裏難交代,怕會有老兵發生 不測!而我住的遠,沒法去參加喪禮,引以為憾!但我在同年的三月去他的靈骨塔祭拜過,不知怎麼的,我在那裏泣不成聲,彷彿塔裡擺放的是自己的親人般。隔年2007、 2008年都去過,那裏就像我父母的靈骨塔一樣平民化,旁邊是蔣彥士的塔位。

  孫運璿的年代是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那個年代雖然大家都不富有,可是每個人都覺得明天有希望,人們是腳踏實地的,跟現在的社會氛圍不同。那時的政治是清明的。也沒有人把政府官員當明星來捧。

  院長過世後,一鴻哥(院長的小兒子)接見我們這些懷念院長的人,開了小型的見面會。

  有人自我介紹我來自綠油油的高雄。一鴻哥說歡迎綠油油的過來,我們這裡沒有黨派。

  我佩服這些放下陳見的高雄人。

  我最不喜歡拿228出來操弄的政客。

  院長曾說228時,到處有流氓要殺外省人,若非他台電的台籍同事把他藏匿起來,同事的妻子關照他的三餐,他可能已經不在了。他非常感念搭救過他的同事。

  我一個學長的家裡也是228受難,他父親不肯去申請賠償,他父親說語言上的誤會造成的悲劇,已經過去了,沒有必要再去挖出來,他說拿先人的悲劇來換錢,他不願意!他寧願選擇原諒!多偉大的胸襟!對照那些消費228的政客。哪樣的做法是對的?

  其實,不管是藍營罵綠營,或是綠營罵藍營,我都不喜歡。我的好友多是綠營的,知道一些我小時候所不知道的內幕,使我開始站在對方立場思考!而他們也都沒有傳統綠營那種嘶吼的習性。

我終於了解,無論藍綠都是那些嘶吼、叫囂的人出來破壞形象!都不是務實的人。

  其實,不同的想法該互相尊重,可以討論,無須對立。但現在的政治生態就是對立,每個人出來都不是為了人民,而是為了自己仕途鋪路。

  更使我懷念那個孫運璿的年代,那個美好的年代。

 

  茶會中,璐西姊介紹一些外國使節送來的紀念品,多是一些盤子,後來有四個紙鎮都送給我了。其他的紀念品也送給當時現場來的人。(2006/4)

一鴻哥(孫運璿的小兒子)與孫媽媽(孫夫人俞蕙萱已於2012年12月10日去世)

(攝於2006年6月初)

 

  孫媽媽是個勤儉持家的好太太,有官夫人的氣質,卻沒有官夫人的奢華,總是支持著院長,將家裡打理好,侍奉婆婆無微不至。她在房裏妝台上貼著<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是她的座右銘,一輩子奉行不虞。

  孫院長的四個小孩都沒特權,連在哪個單位當兵都沒人知道,照樣出操,直到有一次被人發現了,部隊裡派人去給院長道歉,說是馬上要給調動,院長說照舊,該做的訓練一樣也不准減少。

  孫家孩子不從政是他們所學與政治無關。從政不該是蓄意的!我想院長也不認為他從政,只認為他是公務員。一個肩負重任的公務員。

  我在孫府拍攝一些院長生前的手稿。房裡家具老舊。沒多久,孫媽媽就搬離此處,在院長百日過後沒多久。以杜悠悠眾口。其實那是眷舍,不是官舍!但孫家的人要延續院長的做人風格。

 

~~~~~~~~~~~~~~~~~~

轉貼~~~

孫運璿開三條件力邀張忠謀回台

報導/洪淑菁、張怡文 攝影/何叔娟 時報周刊1462期 
「我是張忠謀,我來看您了!孫資政。」二月 六日下午四點,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靜靜地來 到榮總孫運璿的病房裡。探視前,張忠謀特別與家屬聯絡過,知道平常的這個時間,孫運璿通常會醒來。只是,這一天,張忠謀足足等了半個小時,還是沒有等到醒 過來的孫運璿。即使面對昏迷中的孫運璿,張忠謀還是在他的耳邊留下了這句話,希望孫運璿能感受到他的關心;兩人深厚的情誼可見一斑。

張 忠 謀跟孫運璿之間的感情並不是親如父子,也沒有情如兄弟;但對張忠謀而言,如果不是當年孫運璿力邀他回台,他很可能今天還留在美國。張忠謀跟孫運璿間的科技 情,可從即使張忠謀公務繁忙,但一接到本刊要採訪他談孫運璿的要求,一口答應,且要秘書盡速安排看得出來。「我很樂意。」這是張忠謀面對這個採訪的反應。

談起跟孫運璿的交往情誼,張忠謀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三十多年前。一九七四年是他與孫運璿的第一次接觸,「那是一個不快樂的場合。」張忠謀說。
一九六九年,張忠謀在美任職的德州儀器來台設廠。一九七四年下半年,因全球半導體景氣很差,全球所有分公司都得裁員;包括台灣在內,有二、三百人要面臨失業的問題。
在當年,裁員可是個大事情,尤其德儀來台設廠是經過政府協助的。「要裁員得跟經濟部長打個招呼。」張忠謀說。當年的經濟部長就是孫運璿,而這項「打招呼」的重任就落到當時擔任德儀公司集團副總裁兼半導體集團總經理張忠謀身上。
孫 運璿對德儀的裁員沒有多表意見,但對於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卻極為關切,包括為什麼不景氣等,並要張忠謀提供他相關的資料。當時張忠謀以為孫運璿只是對半導體 產業有興趣,並不知道原來孫運璿當時正決定台灣半導體的發展計畫。「那時他沒有告訴我他在小欣欣豆漿店的事。」(一九七四年,孫運璿與當時的行政院秘書長 費驊、旅美學人RCA研究室主任潘文淵在林森北路小欣欣豆漿店吃早餐,會中決定了我國將邁向積體電路發展的政策。)
一九七七年,坐在達拉斯德儀 辦 公室的張忠謀,接到一通來自孫運璿的電話,「我要去看看你。」前往中南美洲哥斯大黎加訪問的孫運璿在抵達華盛頓途中,因輕微心臟病,在美停留一段時間;孫 運璿還利用時間,到當時全世界最大的半導體公司—德儀參觀,在張忠謀的陪同下,參觀了先進的自動裝配系統。
之後兩人有過幾次接觸,但影響張忠謀最深遠的一次,甚至可說對張忠謀一生有截然不同改變的會面,則是在一九八一年。

一九八一年,孫運璿擔任行政院長,李國鼎是政務委員,有關科技事務孫運璿幾乎全交給李國鼎處理。當時,李國鼎費了好大的功夫,終於才向德州儀器總裁「借」到了張忠謀,讓張忠謀回台一周,對台灣的資訊產業提出建議。
對於李國鼎終於「借」到張忠謀,孫運璿很高興。張忠謀一抵台就去看孫運璿,「一周內見了三次,有一次還是期中報告。」回美國後,張忠謀還各寄了書面報告給孫運璿跟李國鼎。「對當時的台灣其實我也是一知半解。」張忠謀打趣地說。
這次的短暫考察行程,奠定了隔年的會面基礎。一九八二年,潘文淵告訴張忠謀,「你去台灣一趟,孫院長要提供你一個工作。」到底台灣要給他什麼工作?張忠謀很好奇,特地利用假期返台。
「當時,孫院長給我三個選擇。第一是當工研院院長,第二是當他的私人顧問,第三,我記不起來了。」回想當時聽到這三個工作時的反應,張忠謀說,第一個他還有點興趣,第二個他已經沒意願,第三個選擇則是連想都不用想,也完全記不起來了。
「待遇方面不會讓你吃虧的。」在講完三個職務後,孫運璿接了這句話。這句話對孫運璿來說,是表達對張忠謀的重用;但張忠謀了解,孫運璿應該是不清楚美國高階經理人的待遇。張忠謀想到當時孫運璿強調讓他不吃虧時的情景,印象深刻。
他告訴孫運璿,他在德州儀器的薪水分為三部分,本薪、紅利以及公司的股票選擇權。他解釋,股票選擇權是以公司長期的股價表現給的,要好幾年以後才有效,「如果公司未來幾年股價很高的話,這是美國高階經理人創造個人財富最好的途徑。」
「孫 院長不只一次強調『不吃虧』。」每次張忠謀都會問:「孫院長,你說要我不吃虧,你是會三部分都加起來嗎?」但孫運璿並沒有回答。之後,李國鼎再找張忠謀, 轉達孫運璿邀請他回國的態度,並強調:「孫院長說待遇上不會讓你吃虧的。」但對於如何不吃虧,李國鼎也沒有回答。孫運璿跟李國鼎當時有沒有可能是在「裝 傻」?對於記者這個問題,張忠謀哈哈大笑。
在他返美的前一天,潘文淵銜命再來遊說張忠謀,直接問他:「你在美國收入是多少?」聽了之後,潘文淵 說:「本薪可以跟你在美國一樣,至於紅利,也要公司賺錢才有,這不能算;股票選擇權也不能談,因為台灣沒有這樣。孫院長可以給你這樣的薪水,已經很難得 了。」當時潘文淵的遊說內容,張忠謀記得很清楚。
張忠謀很清楚,孫運璿開的條件以當時台灣的經濟條件算是很禮遇,但差太多了。至於差多少,張忠謀並沒有透露。
「我還有一招。」雖然離台前並未跟孫運璿提起,但張忠謀想到一招既可保護既有的股票選擇權,又可接受孫運璿邀請的方法,就是申請留職停薪。只是,他的老闆也不是省油的燈,拒絕了張忠謀的提議。
最後一招都行不通,張忠謀寫了封信給孫運璿跟李國鼎,仔細地分析他的收入,坦白告訴兩人,如果他當時就回台,會損失很多錢,「那是很大的數目字。」張忠謀直言。
「李國鼎還寫一封信罵我。」張忠謀還記得:「看了你的信,我是非常的失望,想不到我們善意的提供你職務,你還不考慮!」張忠謀清楚記得信中的內容。他並不怪李國鼎當時會有那樣的反應,因為直到今天,台灣還是有很多人不了解股票選擇權。
還 會想到留職停薪這一招,足見在一九八二年,孫運璿的誠意的確打動了張忠謀;而錯失的機緣,在一九八五年再度出現。時任工研院長的徐賢修再度找上張忠謀,這 次,時機成熟,他決定束裝返台。「沒有八二年的淵源,八五年我也可能不會回台灣。」張忠謀說。對於張忠謀來說,回台是個很重大的決定,這樣的決定絕不可能 幾個月就決定。
一九八五年張忠謀選擇回台,是因為股票選擇權的問題已經解決了,讓他達到經濟獨立的基礎。對他而言,經濟獨立就是要能以存款的孳息維持日常生活水準的要求;一旦達到了這個目標,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不需要再考慮金錢。
對於經濟獨立的張忠謀來說,回台接任工研院長一職,是他願意去嘗試的新工作,「有可能我會喜歡。」因為,他對自己在美國的工作型態已經感到厭倦了。
在 美國,張忠謀扮演經營者的角色長達二十多年,「一九六四年我就已當到總經理的層級,所有的事情都要管,隨後地位也一直向上升,但壓力很大。」除了壓力大, 最重要的是,他已對原有的工作型態感到厭倦。他以老鼠走迷宮(rat race,在美國常用來形容商界的競爭活動)的賭博遊戲(這種賭博是賭哪隻老鼠先到 目的地,下注的老鼠如先走到,投注者就可拿到所有錢)為例指出,所有的經營者都是老鼠,最後拿錢的是股東。
孫運璿曾說過,自己有六個孩子,前四個是老婆生的,老五是台電,老六則是工研院。而這位孫運璿極力找回的IC教父,回台第一件事就是「管教」孫運璿的第六個孩子。
工研院長是張忠謀返台的第一個工作,接任後他大力整頓工研院。是不是覺得這個「孩子」已到了需要被「管教」的階段?張忠謀乍聽之下說,「不能說管教。」但沈思了幾秒,他回答:「對!我的確是認為需要改革。」
他 直言,工研院就和很多公司一樣,不改革也可以繼續下去,但當時他已經發現,台灣不能停留在模仿的階段,必須要創新;工研院不能只關在象牙塔中,做一些只能 在研討會中發表的論文,而是得跟民間企業緊密結合,研發的技術要能運用在企業上,「必須要做個有影響力的機構。」但張忠謀無奈地說,在離開工研院之後,有 些改革計畫也就停止了,就他來看,有些問題至今仍然存在。
孫運璿的力邀,牽引了張忠謀的回台路;有了今天的台積電,造就了張忠謀IC教父的地位。對於孫運璿,張忠謀深感敬佩,台積電並捐助成立了孫運璿基金會,繼續推動孫運璿的理念。張忠謀強調,在孫運璿那個時代,他的確是做了很多事,尤其是成立工研院與推動積體電路兩個計畫。
但對於孫運璿的推崇,張忠謀強調,過去的事總是比較美麗,但不能一直緬懷過去;且技術官僚在威權時代,的確比較有發揮的空間。到了八○年代,增額立委的出現、報禁的開放,都已經改變了威權時代的條件。
分 析孫運璿居高不下的聲望,究竟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張忠謀則認為兩者都有關。在他看來,在歷史上,孫運璿的評價已經定了;但很多評論認為,現在 已經沒有當年的孫運璿,這他倒不同意,「等二、三十年再回頭看現在的人,評價也許又不同。」張忠謀強調,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環境,不同的時代要有不同 的做事技能;而且無須凡事依賴政府,期待政府單位出英雄,民間也可以自有作為。

 

 

 後記:

今日突然發現我這個人氣一直很少(一天不到二十人)的格子,突然有一百多人進來,都集中在這一篇,看來是有人做了連結,很高興有人能藉此篇文章認識孫院長。

我很期待台灣再能出現一位孫運璿。

(2015/11/02)

 

我剛剛又發現有人在罵院長。(11/17)唉!

不知為何?總有人懷念日本人。這個世界為何被翻轉成這樣。

 

 

 

 

 

 

 

 

 

 

arrow
arrow

    蒂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