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性別刻板印象的作家,我很推崇維吉尼亞.吳爾芙,她在1928年出版的歐蘭朵,就是敘述一個變性人的故事,歐蘭朵本來是個男性後來變成女性,故事背景發生在十六世紀。1993年英國導演莎麗.帕特拍成電影美麗佳人歐蘭朵。
電影中的男性歐蘭朵是由女性反串,變性之後也由同一人飾演,這裡面很有趣的是「扮裝」這個議題,當歐蘭朵仍是男性時,也曾男扮女裝,等到變性之後同樣的演員著女裝,就代表是女性了,是不是衣服即代表了性別?扮裝使性別產生流動性,變男變女變變變。
另一部大玩扮裝遊戲的是電影「胡蝶君」,飾演女主角的是男星尊龍,一開場他借由京劇乾旦的傳統女裝裝扮出場,厚厚的粉妝之下,分辨不出雌雄。之後扮演日本的蝴蝶夫人,更加的傳神,接著又利用各式中國傳統服飾如旗袍鳳仙裝等等來魅惑法國人高利馬,高利馬完全臣服於他柔媚的氣質之下。電影中,有一幕宋跟女共產黨員說:「只有男人才知如何扮演女人」。這句話很值得玩味,意思就是他扮演的到底是真的女人還是男人心目中期待的女人?如果是男人心目中的女人,是不是又是刻板印象在作祟?
本部影片的刻板印象有東方女人(陰柔氣質 )的刻板,以及男人宰制女人/帝國主義宰制殖民地等等,都是一種刻板印象的視覺再現。尤其是當宋在外國法庭著男裝時被審判時,說了一句話:在東方我就不可能是個完全的男人,道盡帝國主義與被殖民的關係。被殖民的國家,男人們好像被閹割了似的。
我們很懷疑高利馬喜歡宋莉玲的部分,是他自己心目中的女性典範,還是西方男人對東方女性的陰柔刻板印象。
最後高利馬臉塗厚粉扮演蝴蝶夫人,真的切腹死在舞台上時,當高利馬鮮血灑在舞台上,宋已變回男裝,穿西裝在帳幕旁觀看,嘴裡喊著蝴蝶 ~蝴蝶,很詭異的,這對假戀人,竟然互換了性別角色,這又是另一種的扮裝顛覆。
當年在蝴蝶君上演的同一時期,尚有一部可供比較的片子「霸王別姬」,這裡面與蝴蝶君不同的是,加入了同性戀的元素,飾演乾旦的程蝶衣自小因為角色扮演的因素,被教戲師父壓抑男性特質,終至發展成同性戀取向。 在舞台上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自不在話下,而在現實生活中他喜歡師兄,所以在師兄有了婚配對象時,他所表現出的情緒,實在是十足的女性小家子動作,善妒、使小性子,在電影中無疑又塑造出一種女性刻板印象。著實應了那句話,「比女人還要女人」。
當女性的刻板印象不斷地再現而強化,最後形成社會制約,造成女性應該陰柔的假象,滿足男性心目中的女性形象,也結結實實的強化父權思維。
(原稿寫於2006/07,今天重新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