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與祝英台
中國古典小說的女扮男裝,就數「梁山伯與祝英台」最膾炙人口,古時候女性沒有自由,連婚姻也沒有自主權,婚姻的考量都以男性利益為主,娶妻是為傳宗接代,在父權社會裡,男性故意忽略女性的利益,也不認為女性會思考。英台是個飽讀詩書受過教育的女性,婚姻怎能容忍受人擺佈,當得知義兄病逝之時,殉情是她唯一能走的路,祭拜之際,山伯的墳裂開,英台快速跳入墳中,觀眾的情緒此時反而獲得最大的安慰與紓解。那座墳似乎是炸開了觀眾所有的悲憤。
英台從一開始的設計要去唸書,到中間的試圖抗婚,到後來義兄梁山伯去世,英台要在進馬家門之前祭墳,在那個年代,看似任性的表現,無疑都是對父權嚴重的挑戰。
想想古時候有多少女性是含淚而嫁,在歷史中,東晉是最注重門當戶對,祝公遠對女兒英台說,梁山伯與他們祝家門不當戶不對,難聯姻。其實山伯雖然窮了點,倒也是個書香世家,但照當時的社會標準,在財力上還是難與匹配,最後造成山伯的抑鬱以終與英台的殉情,不免讓我們想起西方的莎士比亞的名劇「羅密歐與茱麗葉」,上一代的家族恩怨,硬是猜散有情人,讓人不勝噓唏。
另一個著名的女性人物是花木蘭,花木蘭這樣的人物塑造,基本上也是對父權的挑戰,所想傳達的意含是,女性的能力絕對可以優於男性,不管在體力或智力。
但是無論是花木蘭或祝英台,都是以男性的外表出現,所以表示女性在當時即使有好的能力,也不能強出頭,仍舊是被當時社會的宰制者-男性所操控,因此必須要用這種「假男兒」的身份出現,才能有立足之地。
女秀才
女秀才的故事是敘述文武全才的聞斐娥考上秀才卻不能隨同窗好友上京趕考,以免犯下欺君大罪,秀才的功名也只是一個虛名,空有能力,卻礙於禁錮在女性的身體裡,無法出頭。
花木蘭
木蘭從軍12年,能力不輸軍中同袍。
雙鳳奇緣(之一)
敘述為救未婚夫而女扮男裝進京尋兄,尋兄未果,只好大膽冒未婚夫的名字參加科舉考試,沒想到中了狀元,這一齣劇再在諷刺了女人的能力大過男人,讓自以為是的主考官栽了個跟斗,千想萬想,怎麼也不知道自己眼拙,雌雄不辨。
雙鳳奇緣(之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hMq7QVEFP4
黃梅調盛行民國50年代,那是我沒趕上的年代,但是從當時的電影裡可以看到善良樸實的風氣,以及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氛圍,喜歡看黃梅調,只是想回到民國50年代的美好時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