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劇情是改編魏龍豪、吳兆南的<黃鶴樓>,但魏吳的內容是京劇,台北曲藝團是黃梅調。

 

 (這應該是2004的表演)

 

   這些年,相聲在幾位中生代的演員推廣下,這項傳統民俗藝術似乎又開始「復興」起來了,相聲是曲藝的一部分,甚麼叫曲藝,知道的人一定不多。

  戲曲與曲藝有什麼不同呢?

  京劇、黃梅戲、越劇,乃至於歌仔戲,都是戲曲,呈現出演員扮演角色,是一種「現身說法式」的演出(也就是第三人稱)。而曲藝(說唱藝術)是說故事的人(本人)有時候以第一人稱在「說書」,有時候又扮演別人,在角色中跳進跳出,一人分飾好幾個角色,例如竹板快書。

 

文章標籤

蒂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oadImage.php  (馬格利特的畫作)


 

  這 部片子是好幾年前在HBO看的,差不多中後段才看到的,印象深刻的就是女主角進入罪犯大腦影像的那一段,其中有一幕是一匹馬突然就被切成很多片,懸掛在半空中,像 極了馬格利特的圖,而在水池那一段又像達利的作品,影片中跑出罪犯的童年,童年是最接近真實生活的的經驗,超現實主義就是要把這種童年經驗重新解放出來, 也就是影片的主題,進入大腦探索。

文章標籤

蒂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f78cbb5f837e46e082d7b3382011e85e 

(圖片引用建一老師的格子:http://amenra0131.pixnet.net/blog/post/20882340)


(2012/02/14聽邱建一老師的廣播整理,以及自己的一些感想。)

 

  我一向沒有過情人節的習慣,常常也沒注意過這個節日,都是不小心聽人提起而發現的,每回有人祝福我「情人節快樂」時,都讓我頗為尷尬,還有同事可憐我而送我幾顆巧克力,唉!誰說情人節一定要送巧克力的。

 

  情人節這個節日一開始根本跟巧克力無關,完全是商業炒作,最早的原由是2月15日的牧神節,後來在西元三世紀時又因為紀念一位神父而改為2月14日。大凡一個節日要形成,一定是慢慢累積一些神話、風俗,最後可能因一位歷史人物而加深意義,最後形成一個節日。

文章標籤

蒂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P1060290  


 

(文章有些許劇情介紹,如果尚未看過電影的朋友,可以選擇暫時不要觀看本文。)

    看李安的影片永遠有一種感覺,每次總會覺得「這次」是「我看過最好看的一部」了,不管是題材也好,畫面拍攝角度,總是讓人一次次驚豔。我看<少年Pi的奇幻漂流>也是這樣的感覺,這樣難拍攝的題材也被李安挑戰成功。拍攝的內容像寫文章時的文字慢慢鋪陳,畫面如繪畫技巧般的瑰麗,在中年主角PI說故事中就將人生的道理不急不徐地說出來了。

 

  李安拍出了小說原著的精神,許多改編小說的影片,拍出的感覺都與原作相差甚遠,而李安卻能將小說繁雜的描述與主角心中的自我對話去蕪存菁的詮釋出來,尤其在宗教這樣的一個議題上。

 

文章標籤

蒂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P1060578  

 


   我是個喜歡孤獨的人!

  撇開小時候跟幾個小玩伴玩家家酒、跳橡皮筋之外,我好像都是自得其樂,一次頂多跟一個玩伴玩,而這個玩伴一定跟我一樣不多話。但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跟妹妹一塊兒玩,與其說是玩兒吧,不如說是做家事之後,忙裡偷閒,邊做邊玩。

   我小時候總是一副驚嚇過度的長相,哪裡有大人,我就趕快閃開,眷村那些媽媽們喜歡對人品頭論足,那對我的威脅太大了,真要躲不掉了,得坐在媽媽身旁一邊 幹活挑揀菜葉,我也絕對是個隱形人,順便聽完大人們的八卦,他們都說台語,我也不知我怎麼聽得懂,我母親在我很小的時候根本不跟我說台語,我估計我是跟外 婆比手畫腳久了,漸漸摸索出來一些頭緒,再加上歌仔戲、布袋戲的觀賞,慢慢琢磨出來的。

蒂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清末民初北平天橋下面的相聲,剛開始只是逗逗來往的販夫走卒,掙點小錢,內容雖然有公侯將相或是勸世的部分,但是配合觀眾,也有許多不雅處,葷笑話尤其多。因為相聲都不是說給女眷聽的。

  國共內戰後,相聲的段子被魏龍豪、吳兆南、陳逸安等人帶來台灣,多數的段子由陳逸安改寫,將粗俗的部份去掉,台灣相聲在民國四十幾年以後,在西餐廳、劇院、電台紅了很久,隨著電視台開播以後,才慢慢式微。但是魏龍豪與吳兆南兩人並未忘記相聲的傳承,訓練許多徒子徒孫。

   1985年表演工作坊推出相聲劇(非傳統相聲,只是由相聲方式表演的舞台劇。)「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由李立群、李國修演出,算是將相聲拿出來復 出的一個舉動,剛回國的賴聲川聲勢浩大,的確喚醒了相聲的靈魂,相聲大師魏龍豪也藉此東山再起,錄製了許多自己編纂的段子,甚至與兒童合作,吸引了當時 的許多年輕人投入相聲行列,現在的中生代相聲演員幾乎都是那個時候出來的,例如侯冠群、郎祖筠等人就是代表,以及稍後的劉增鍇等台北曲藝團的相聲演員。甚 至相聲瓦舍的馮翊綱也是那段時日出頭的,他是賴聲川的嫡傳弟子,他與與宋少卿搭礑,讓相聲有了傳承。

  在相聲消聲匿跡的歲月裡,其實西餐廳裡的脫口秀反而有點保留了相聲的味道。最具代表的就是廖俊和澎澎。後來美國的脫口秀也被改編,弄成相聲版本,例如「誰在一壘」,利用說話的快節奏與誤會產生的衝突來製造笑料。

   不管是相聲也好,脫口秀也好,都是語言的藝術,利用雙關語、誤會來鋪陳戲劇效果,中途高潮迭起,沒有冷場,難怪觀眾不分老少都喜愛。「那一夜我 們說相聲」只保留了影音檔,後來李立群與馮翊綱又重新演出一次,馮翊綱當時尚年輕,火侯就沒有李國修來的精煉。「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之後幾年又推出了「這 一夜我們說相聲」,由李立群與金士傑合演,背景仍是以西餐廳為藍本,因為他們就是想告訴大家,西餐廳的脫口秀保留了部分相聲的意義。

文章標籤

蒂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P1040531   

  多年來,我在網路上結交不少網友,有的見了面,變成現實裡的朋友,有的一直無緣碰面,但一直維持互動、以文會友的感覺很溫馨。我還曾經去喝網友的喜酒,那一桌子都是網友,喝喜酒變成網聚,筵席結束了,我們還聊個沒完,整個餐廳就剩我們那一桌。

蒂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清冷

早晨在加油站 加完油
轉入免費洗車道
工讀生正 赤手空拳 賣力的 刷洗
我那骯髒的 車子
我看著他雙手摸著冰冷的肥皂水
心裡感到歉疚 很深的
歉意 在這麼
低溫的早晨
趕在上班前

看呆了車外的水流
我在車內不留神 被咖啡
燙了舌頭
文章標籤

蒂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陳燕燕主演的<不了情>(1947年),由張愛玲小說改編。影音來源:http://blog.roodo.com/muzikland/archives/9209241.html(部分影片)

全部影片的網址:http://www.56.com/u51/v_Mjk2OTA1MzY.html


 

 

  幾年前看李安導演的「色、戒」,與我看張愛玲的小說「惘然記」裡的「色、戒」,感覺很不一樣,看文字時所幻想的畫面與電影出入很大,我想任何導演想拍出張愛玲小說的味道,恐怕都不容易。另一部影片「不了情」(是陳燕燕演的,不是後來林黛、關山的那部影片。)也是拍不出小說的情境,而這部影片,是張愛玲先寫了劇本,拍完電影「不了情」後,再寫成小說「多少恨」。飾演女主角家茵的陳燕燕產後發福,雖然夾著以往的盛名,無奈外觀實在無法令人信服,電影的感覺就呈現不出浪漫了。而此片拍完後沒多久,陳燕燕就瘦了,讓人覺得可惜。

 

  「惘然記」裡收錄了好幾篇短篇小說,包括了「色、戒」、「相見歡」、「多少恨」等等。眾多張愛玲小說,我只有「惘然記」會反覆看,其他的只看一兩回,而<半生緣>我不忍看下去,實在太悲了!<赤地之戀>的遺憾也太大了。看了之後,心情都會不好。

文章標籤

蒂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f_7476642_1 


 

寒流來襲
不斷地重覆 染風寒

孱弱的心
更加容易遭 風露所欺

文章標籤

蒂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